图为马龙村远眺。 |
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马龙村,地处乌江南岸,是余庆县最边远、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村。由于地理位置偏远、交通不便,多年来这个村子基础设施底子差,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。
如今,随处可见农用车、小轿车、摩托车驰骋在马龙村的一条条乡间水泥路上。整个山村脱胎换骨,到处一片生机勃勃。随着马龙村321户1114人如期脱贫,2019年2月,余庆县实现了全县提前脱贫摘帽。
回望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,不能不提到一个人——马龙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松,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“管水书记”。
一
2017年3月,乍暖还寒时节,47岁的秦松接受任命担任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驻村第一书记。
从县城出发到马龙村有46公里,而且从大乌江镇到马龙村有一段烂泥路。一路颠簸近两个小时,秦松才到达村委会。村委会办公室的门虚掩着,秦松轻轻敲了敲门,推门进去,屋内只有一位村干部在值班。这名村干部告诉他,一大早,其他人就到农户家或田间地头去了,他们每天早出晚归,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。
秦松决定上周围看看。太阳已从云层里钻了出来。站在高处眺望,层层梯田里的油菜花竞相开放,蔚为壮观。
秦松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女孩在放牛。走近了才发现,女孩八九岁模样,身上衣衫单薄。“孩子,你叫什么名字?”秦松问。女孩怯生生地看了他一眼,没有回答,牵着牛走开了。
后来,秦松得知小女孩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和平的女儿。李和平的妻子外出打工多年,老父亲常年生病,一家人日子过得艰难。
那一晚,秦松彻夜难眠:泥泞的道路,灰蒙蒙的村庄,衣衫破旧的女孩,全村27个村民组898户3214人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1户1114人……
“贫困”两个字,扯得秦松的心隐隐作痛。
二
初来乍到的秦松用了10多天时间,将马龙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走访了一遍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全村还有12个村民组660户人家没有安全饮用水,村民取水要到很远的地方肩挑背扛,往返一次需一个多小时。
秦松决定就先从解决村民安全饮水的问题入手。
马龙村山高坡陡,农户散居。村民居住的环境、地势各不一样,缺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。另外,即便是找到了水源,光是安装自来水的材料费用就要几十万元。
重重困难没有难倒秦松。豁出去的他带领村干部四处寻找水源,跑遍了村子的旮旮角角。一套桌椅、一张床,就是秦松的办公室,也是他的寝室。堆满半间屋子的水管、水泵、电线等,都是他“化缘”得来的宝贝,价值几十万元。他请这个单位捐赠些水管、水泵,再请那个朋友捐赠3000元、2000元,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。最后,终于筹到近120万元资金,赶在2017年大旱季节前修建了20个蓄水池,铺设了100多公里管网,一举解决了马龙村9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。
2017年7月5日,是马龙村大喜的日子。村子通上自来水了!那天,82岁的老人陈兴贵颤巍巍地拧开水龙头,一股清泉流入缸中,老人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幸福。一旁的秦松也跟着开心地笑了。淳朴的老人将一块10多斤的腊肉塞到秦松的手里,秦松赶紧推开老人的手,告诉老人,腊肉他不能要。
从那以后,马龙村村民都亲切地叫秦松为“管水书记”。
三
将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,秦松又开始考虑村里的通组连户路。
到岩上组走访时,65岁的王明坤拉着秦松的手诉苦:“这几十年来,路没修通,粮食拉不出去,谷子都变质了。还有房前屋后的竹林,也只能当柴烧,拉不出去变不成钱,可惜了……”
秦松召集村两委成员及全村党员、群众代表开会。会上,他态度坚决地说:“路必须要修,因为关系到村里的脱贫和发展。至于修路的费用,我负责去协调。但是,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信心,路一定能修通!”
第二天,秦松即动身去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,为马龙村找项目、跑资金。一次次的努力,终于得到遵义市公路局的支持,获得了帮扶资金18万元。
钱之外,地也是个问题。修路涉及占地补偿,村民心里各有各的账。对有异议的村民,秦松亲自去找他们聊。村民周禄银夫妇原本对赔偿方案“不服气”,但听说“管水书记”主动找上门来,也收了心气认真听着。秦松吸了口气,平心静气地说:“据我了解,那块地是个荒地,而且只占一两尺砌个堡坎。再说,之前已经和你协商好,你也签字了呢。”周禄银听了,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
“我们修路为了哪样?还不是为了岩上能通车,大伙儿都能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……”没等秦松说完,周禄银媳妇便点头道:“要得,秦书记,你说得对。我们听你的!”
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深山的寂静,村民翘首以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。
在“管水书记”的感召下,村民们自愿出工出力。大家肩扛手抬、垫石铺路,新修的路基沿着沟谷,一点点向前延伸……
2018年4月,岩上组1.2公里的断头路首先被打通。不足两年的时间里,一条条蜿蜒的水泥路延伸到马龙村的村村组组、家家户户。
四
因为缺水,马龙村的农作物全靠望天收。秦松意识到,低效农作物成了村子产业发展的瓶颈,必须加快马龙村产业结构的调整。
秦松从县里请来专家“会诊把脉”。专家们认为,马龙村虽山瘠地薄,但适合种植脆红李、苦丁茶、高粱、辣椒以及搞林下养殖。秦松看到了希望,他一边组织群众学习相关政策,一边请专家上门开展技术培训。
在秦松的带领下,马龙村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。在县里支持下,秦松又争取到上海对口帮扶资金350余万元,还将对口援建的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落户到马龙村。
过去的荒坡荒山,如今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今年夏末秋初,马龙村迎来第一批脆红李丰收。农产品被货车拉出大山,远销全国各地。苦丁茶加工厂也即将建成。
放牛女孩的父亲李和平,如今积极投身到产业发展上来。两年里,秦松常常领着他到田间地头参加培训。今年,李和平种了3亩苦丁茶、2亩黄精、2亩水稻玉米,养了30多只鸡鸭、两头猪、一头牛。年初时,秦松动员李和平养猪,李和平总是下不了决心。秦松知道后对他说:“买猪的钱我给你垫上,村里会给买保险,而且还有补贴,你只管放心养。”一转眼,两只小猪崽现在已变成300多斤的大肥猪。李和平自己算账:“喂到过年,一只大肥猪卖6000多块,再加上各种补贴,今年的收入已上万了!”正在镇上念中学的李和平女儿,学杂费和生活费全免,还有补助,在秦松帮助下,又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,学习成绩名列前茅。李和平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。
如今的马龙村彻底变了样。逶迤的山峦里,正孕育着村民们的致富梦。